亚太地区小水电研究培训中心 水利部农村电气化研究所
英文版
首   页 单位概况 领导简介 组织机构 专委会 联系我们
英文版
新 闻 搜 索
 
 
田中兴:小水电的新使命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HRC 发布时间:2010-4-27 阅读:6968

 
 
 水利部水电局局长   田中兴

(2010年4月22日)
 
 
      中国水电在世界上具有广泛影响,被形象地概括为一大一小。“大”的就是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小”的就是星罗棋布、遍布全国的小水电。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同志亲自倡导下,结合农村电气化建设,我国小水电发展迅速,至今已建成小水电站4.5万座,装机容量5400多万千瓦,年发电量1600多亿千瓦时,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约占全国水电的30%。小水电的发展开创了中国特色农村电气化道路,为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当今世界,全球气候变化受到高度关注,胡锦涛主席2009年9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发表了《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讲话,强调我国将把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重大战略任务。小水电是清洁可再生能源,在应对气候变化及生态文明建设中将肩负起新的使命。
 
      一、新形势呼唤小水电
 
      我国已向世界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15%左右。目前,我国核能、可再生能源等非化石能源的比重还不到9%,需要大力发展。小水电是国际公认和我国《可再生能源法》确定的可再生能源,与其它能源相比,具有突出优势。
 
      1、资源最丰富。我国小水电技术可开发量1.2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分布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1715个县(市),与我国贫困人口、退耕还林区、自然保护区、天然林保护区和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的分布基本一致,其中398个县是国家级扶贫重点县。
 
      2、技术最成熟。小水电没有大量水体集中和移民,规模适宜,已有100多年历史,是大规模开发利用最早、技术最成熟的可再生能源。我国在小水电规划、设计、施工、设备制造、运行管理等方面都已处于世界领先行列,向50多个国家的数百个项目提供了技术咨询、对外劳务和工程承包,为60多个国家培训了数千名工程技术人员。
 
      3、成本最经济。从全国平均上网电价来看,目前火电为0.36元/千瓦时,核电为0.50元/千瓦时,风电大体为0.55元/千瓦时,太阳能标杆电价为1.09元/千瓦时,小水电仅为0.27元/千瓦时。小水电如此低廉的上网电价是不合理的,它制约了小水电的发展。随着国家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的落实,小水电的上网电价应逐步到位,但也还是成本最经济的。在平抑物价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等方面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4、电力调度最灵活。有调节能力的小水电站,能满足电力系统调度要求,一般都承当着调峰、调频的任务。同时,小水电站能够“黑启动”,可随时作为启动电源,是点亮区域电网的最后一根火柴。小水电灵活启动的特点,可避免火力发电机组并网前需要预热或处于热备用状态的能源浪费,也可避免其它可再生能源发电需要配套建设常规能源来保证电网稳定的重复建设。
 
      5、能源回报率最高。能源设施建设和运行也需要消耗能源,能源回报率就是全口径能源产出投入的比值。据有关专家研究,在各种能源开发方式中,水库式水电的能源回报率约为208~280,径流式水电的能源回报率约为170~267,风电约为18~34,生物能约为3~5,太阳能为3~6,核电14~16,传统火力发电2.5~5.1,应用碳回收技术的火力发电仅为1.6~3.3,水电的能源回报率无疑是最高的。
 
      小水电是我国最具优势的可再生能源,新的形势呼唤着小水电的进一步发展。
 
      二、生态文明需要小水电
 
      依靠开发小水电,全国1/2的地域、1/3的县市、3亿多农村人口用上了电,在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保障应急供电等多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减排温室气体、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小水电替代化石能源,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效果明显。2009年小水电发电量相当于2个三峡水电站,为1600多亿千瓦时,替代燃煤发电,相当于节约了5500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亿吨,二氧化硫排放70多万吨。
 
      2、保护了森林植被。在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中的“以电代柴”,对保护森林植被发挥了很大作用。特别是2003年启动的小水电代燃料工程,通过开发山区丰富的小水电资源,为农民提供廉价的电力,在已完成的试点和扩大试点工作中有100多万山区农民实现了小水电代燃料,改变了他们依靠砍伐树木作为生活用能的传统生活方式,保护森林面积400多万亩,巩固了退耕还林,避免了水土流失,恢复了青山绿水。
 
      3、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通过开发小水电,初步治理了数千条中小河流,形成水库库容2000多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上亿亩,在保障山区防洪安全、改善灌溉和供水条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小水电的发展壮大了山区集体经济,促进了公益事业的发展,使封闭的山村有了电、供了水、通了路、改了厨,农村科学技术不断普及,农民生活习惯发生了很大改变,逐步形成了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4、美化了生态环境。小水电开发形成的人工湿地,改善了小气候,使许多过去荒芜的土地披上了绿装。许多地方结合小水电开发,营造城市人工湿地和亲水走廊,成为城市景观。如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宝塔水电站与城市规划完美结合,形成了长1500米,面积22万平方米的城区新“水街”,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白墙灰瓦马头墙,绿水青山映蓝天”的独特城市景观;河北省承德县滦河干流二级水电站的建设,形成了100万平方米的水上公园和15万平方米的沿河公园,成为良好的旅游、休闲活动场所,为城市平添了一抹亮色,改善了城市生态,美化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品味。

      小水电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作用独特,亮点纷呈,潜力巨大。
 
      三、打造环境友好的小水电
 
      前些年,小水电开发领域出现了跑马圈河、违规建设、影响生态环境等问题,损害了小水电的社会形象。针对这些问题,各级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加强了规划和资源管理,强化了安全监管,清查整改了一批违规水电站,基本解决了小水电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今后我们将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任务、完善措施,努力打造环境友好的小水电。
 
      1、新思路。小水电开发不仅是水利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能源建设的重要方面,且与农民利益、地方发展、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紧密相关。发挥小水电的多重效益,做好新时期的小水电工作,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四个转变:一是要从过去强调水能的充分利用,转变为有限、有序开发水能资源。二是要从过去重视新建项目开发,转变为更加注重对原有电站的增效改造和持续利用。三是要从过去注重企业利益,转变为更加重视地方发展和农民利益。四是要从过去强调发电功能,转变为更加重视发挥水工程的生态功能和环境效应。
 
      2、新任务。在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和扩大试点的基础上,一是全面实施2009-2015年全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规划,解决170万户、677万农村居民生活燃料问题,新增代燃料电站装机170万千瓦。二是推进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十二五”新农村电气化规划新增水电装机容量700万千瓦。三是积极推动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工程,对2万座、1500万千瓦的老旧电站进行增效扩容改造,使一批运行艰难、趋于报废的农村水电工程焕发生机和活力。

      3、新举措。小水电资源是国家有限的自然资源,为最大限度的减少开发利用对生态的影响,必须采取政府统一监管下的准市场方式:一是要坚持约束和引导。在总结和推动地方立法的基础上,抓紧起草《农村水电条例》和《水能资源管理办法》,争取早日出台,为依法行政提供法律基础;加强对小水电开发和运行的监管,强化社会监督;加强资源规划和管理,实现小水电有限、有序、有偿开发,保护生态环境。二是要争取公共财政投入。从2001-2008年,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只占农村水电建设资金的8%,目前正在实施的水电农村电气化中央财政只占2%,要争取财政资金用于农村水电的投入有稳步增长,并争取国家财政金融税收政策对小水电的支持。三是要努力探索农民参与小水电开发的新机制。小水电开发不得损害农民利益,鼓励农民以补偿资金投资入股小水电开发,增加农民长期稳定收入来源,提高农民的参与意识和环保意识。
 
      同志们,《可再生能源法》把水能列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2007年国务院通过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在水能资源丰富地区,结合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和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需要,加快开发小水电资源,到2020年全国小水电装机容量达到7500万千瓦。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有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有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有与会同仁的大力支持,有全体小水电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国小水电事业一定能够为减排温室气体、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注:水利部水电局局长田中兴在第一届“中国小水电论坛”上的主旨报告)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浙ICP备05062727号 版权所有 2013(C) 亚太地区小水电研究培训中心/水利部农村电气化研究所    
地址:杭州市学院路122号/邮编:31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