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由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等机构联合承办的2025年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暨水电发展大会在江苏南京开幕。大会以“为新质生产力注入绿色动能”为主题,围绕获奖科技成果分享、水风光储协同开发、水电产业链数智化跃升、大坝安全和坝工技术发展等方面内容专题设置13个分会场,交流研讨我国水电与新能源产业开发建设的政策和技术问题,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其中,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小水电专业委员会、中国水利学会水力发电专业委员会牵头承办,我所与国际小水电联合会、浙江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浙江大学滨江研究院、中国一巴基斯坦小型水电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水利部农村水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小水电》编辑部等机构联合承办“小水电助力绿色低碳发展研讨会”分会场。会议以“小水电助力绿色低碳发展”为主题,100余名国内小水电行业管理者、学术专家、行业协会和企业代表及65位参加“一带一路”国家基于清洁能源的电气化模式研修班、非洲国家农村电气化与减贫脱贫研修班的国外代表齐聚一堂,交流探讨小水电绿色转型的进展与展望。
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主任、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六宴、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李世东出席会议并分别致辞。致辞中表示,小水电是国际公认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和重要的农村基础设施,是丰富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乡村发展的重要支撑,未来仍将在补充和平衡能源供应方面发挥不可替代作用,仍将是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改善全球民生福祉的重要保障。当前是小水电行业绿色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行业全体同仁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数智赋能为手段,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积极推进小水电绿色改造、集约管理、提质增效,加快推动实现水风光储一体化融合发展,最大程度释放小水电潜能,为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和全球减排减贫贡献更大的力量。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气候与技术伙伴司高级技术顾问刘恒、水利部农村电气化研究所所长徐志峰、浙江大学滨江研究院研究员潘晓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马智杰分别以《小水电促进绿色和低碳发展的作用》《“小而美”国际合作助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数智赋能小水电的探索与展望》《小水电储能灵活性改造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为题,从全球视角和政策、科研、技术、应用等领域,围绕小水电发展与南南合作共享小水电发展经验、小水电助力“小而美”国际合作的成效与展望、面向新质生产力的小水电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小水电储能关键技术等方面分享了前沿的实践经验和最新的研究成果。
来自印度尼西亚的Aris Rinaldi和埃及的Ibrahim Ragab Mohamed Teaima分别以《Hydropower in Indonesia & Another Perspective》和《Renewable Energy Potential in Egypt: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为题,交流了自己国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发展案例和经验,为本次研讨会带来国际视野。
会上还举行了由我所和浙江大学滨江研究院共同研发的小水电大模型成果预告仪式,该模型将融合智能引导式巡检、多模态异常趋势预测、AI辅助培训与模拟演练、流域智能评估、领域知识问答等功能,为小水电行业智能化、标准化和高效化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支撑。该模型是小水电行业落实2025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推进水利智能业务应用,构建水利大模型建设应用框架”要求的关键举措,我所将进一步加快模型研发,完善场景功能,强化业务应用,服务于行业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
会议由董大富副所长和舒静副所长主持,所科研处、国合处、信息室、水环境室、灾害防治室、新能源室、工程安全中心、研究中心等派员参会。
会议期间,还召开了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小水电专委会、中国水利学会水力发电专委会2025年年会。
当前是谋划“十五五”小水电绿色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我所作为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小水电专委会挂靠单位和致力小水电及农村电气化发展研究的专业研究所,将进一步发挥平台作用,强化科研攻关,推动跨层次跨领域合作,凝心聚力,为新时代小水电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活力。